**青海大学校长: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青海大学校长:推动科技创造与农业提高的重要使命

青海大学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所重要高等院校,近年来在科技创造和农业提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校长史元春在不同场合强调,青海大学的使命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响应民族的号召,为农牧业的高质量提高贡献力量。

青海大学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资源,注重发挥青藏高原的优势。学校科学界定“冷凉性”气候的特点,积极开展农业育种研究,着力解决气候条件下的各种挑战。史元春校长指出,种子被比作农业的“芯片”,而青海大学则把种质资源创造视为科研职业的核心,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这一切最终都围绕着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在具体的科研成果方面,青海大学近年来培育出的“青薯”系列已经形成20多个品种,其亩产提高了250公斤以上。其中,“青薯9号”更是在2022年度的全国马铃薯推广中名列前茅,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农业育种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自主选育的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成功推广到海拔2750米至3100米的高原地区,将海拔上限提高了350米,广泛应用也带动了当地的油菜种植提高。

除了科研,青海大学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作为创造提高的一部分,史元春校长介绍学校今年成立了青海乡村振兴学院,以便加强与一线产业的联系。每年开展的科技培训超过了10000人次,为地方经济和农业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种方式,青海大学不仅培养了大量农业科技人才,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的产业提高。

青海大学还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优势,积极参与省内乡村振兴职业。通过科技特派团的产业帮扶,参与到青海省15个民族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建设中。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青海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学校在全省建设的科技特派员职业站达到74个,占全省的71.2%,展现了其在服务地方和促进农牧业提高的承诺和努力。

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通过强调科技创造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引领学校在农业育种、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学校所做的职业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水平,更为青海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青海大学将继续发挥其特殊优势,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为地方经济和生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