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911 历史学基础考研真题
916历史学基础参考那些书?
中国古代史:
(1)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张荫麟《中国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3)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
(4)《剑桥中国史’里面译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方豪《中西交通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 周予同主编、朱维铮修订《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白寿彝《中国通史》(多卷本),人民出版社1989年以后各年版
(8)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9)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0)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
(11)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人民出版社
(12)韩儒林《元朝史》
(13)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
(14) 蔡美标《中国通史》第五册
(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
(16)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7)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
(18) 吴于廑等《全球史.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魏晋南北朝隋唐正史外国传的东亚民族部分
三韩的典籍记载
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韬选⒕滏曷摹R蟮浪ィ尤ブ剩唐涿褚岳褚澹锊现鳌 侯准既c号称王,为燕亡人卫满所攻夺,将其左右宫人走入海。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汉时属乐浪郡,四时朝谒。
故马韩为商代后人。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语言风俗有同,刑法严峻。
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落,合称三韩。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韩民族早期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借用表汉字标记本民族语言。韩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字。 “韩”后来演变为韩民族的别名。三韩是现在韩民族/朝鲜民族的直系祖先,也是韩国国名得来的缘故。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后汉书?东夷列传’里面出现。《后汉书》曰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辰韩沿用了辰国的“辰”字。 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刻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 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桴鼋印[统皆诔胶希嗍卸淠弦嘤胭两印7财呤斯檬瞧湟还伞4笳咄蛴嗷В≌呤Ъ遥髟谏胶<洌睾戏剿那в嗬铮饕院N蓿怨胖焦病B砗畲螅擦⑵渲治酵酰寄恐Ч⊥跞亍F渲罟跸冉允锹砗秩搜伞
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长尾鸡,尾长五尺。邑落杂居,亦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知跪拜。无长幼男女之别。不贵金宝锦Y,不知骑乘牛马,唯重璎珠,以缀衣为饰,及县颈垂耳。大率皆魁头露,布袍草履。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缒以大木,欢呼为健。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县铃鼓,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有城栅屋室。诸小别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俭侧,次有樊q,次有杀奚,次有邑借。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行者让路。国出铁,琛①痢⒙砗⒋邮兄7仓蠲骋祝砸蕴酢K紫哺栉琛⒁啤⒐纳6钇渫繁猓匝褐允
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语言风俗有异。其人形皆长大,美发,衣服洁清。而刑法严峻。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
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建武二十年,韩人廉斯人苏马等,诣乐浪贡献。光武封苏马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灵帝末,韩、璨⑹は夭荒苤疲傩湛嗦遥嗔魍鋈牒摺:醚砗鳎5荷嫌兄莺F淙硕绦。胀罚挛ひ拢猩衔尴隆:醚u埂3舜矗跏泻小 秦并天下,其淮、泗夷皆散为人户。其朝鲜历千余年,至汉高帝时灭。武帝元狩中,开其地,置乐浪等郡。至后汉末,为公孙康所有。魏晋又得其地。其三韩之地在海岛之上,朝鲜之东南百济、新罗,魏晋以后分王韩地。
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风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 初,朝鲜王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后汉光武建武中,韩人廉斯人苏马等诣乐浪贡献。音是。帝封苏马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灵帝末,韩、璨⑹は夭荒苤疲傩湛嗦遥嗔魍鋈牒摺O椎劢ò仓校锟捣滞陀小⒂醒蜗赝陀小⒂醒尾⒑毫啥粝兀⒔穸闹亍R阅匣牡匚娇ぃ补锬!⒄懦ǖ仁占琶瘢吮瑁擅裆猿觥J呛筚梁焓舸健N壕俺踔校鞯勖芮泊教亓蹶俊⒗掷颂叵视谒迷胶6ǘぃ詈贾羌哟鸵鼐$罚浯斡胍爻ぁF渌缀靡锣禄б杩こ耍约僖锣苑$芬锣в杏嗳恕2看邮挛饬忠岳掷吮就澈指畛胶斯杂肜掷恕=涞巯棠校砗趵闯允俏尬拧H俏偌谩⑿侣匏滩
百济,即后汉末夫余王尉仇台之后,后魏时百济王上表云:「臣与高丽先出夫余。」初以百家济海,因号百济。晋时句丽既略有辽东,百济亦据有辽西、晋平二郡。今柳城、北平之间。自晋以后,吞并诸国,据有马韩故地。百济王。大唐武德、贞观中,频遣使朝贡。显庆五年,遣苏定方讨平之。旧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至是以其地分置熊津、马韩、东明等五都督府,仍以其酋渠为都督府刺史。其旧地没於新罗,城傍余众后渐寡弱,散投突厥及H。其主夫余崇竟不敢还旧国,土地尽没於新罗、H,夫余氏君长遂绝。
新罗王。其王至今亦姓金。按梁史云姓慕,未详中间易姓之由。其先附属於百济,后因百济征高丽,人不堪戎役,相率归之,遂致强盛,因袭加罗、任那诸国,灭之。并三韩之地。其西北界犬牙出高丽、百济之间。
狄仁杰。臣请罢薛讷,废安东镇。三韩君长,高氏为其主,诚愿陛下体存亡继绝之义,复其故地,此之美名,高於尧舜远矣。」
明朝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于时辽左新溃,三韩余众大东焉,依东人,遇辽众,不相主客,时时夜惊,赖公(袁可立)抚绥无事也。” (第8―9章)三韩者:曰马韩,据今朝鲜忠清道地。曰弁韩,曰辰韩,居今庆尚道地。《后汉书》,《三国志》,皆以辰韩为秦人避役者。金于霖《韩国小史》,则称秦人避役者为秦韩。或称之曰辰韩,则称故辰韩为辰韩本种焉。《三国志》谓辰韩:“言语不与马韩同。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案《礼记?投壶》:“命酌者曰:请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南史?百济传》:“呼帽曰冠,襦曰复,衫F曰T,其言参诸夏,亦秦韩之遗俗云;”三韩中,马韩最大,弁韩、辰韩,皆役属之。《韩国小史》云:“秦人避役出塞者,辰韩割东界居之。分为六村:曰杨山,曰高墟,曰大树,曰珍支,曰加利,曰明活,各有村长。汉宣帝神爵四年,朴赫居世,以六部之推尊,即王位。建国号曰徐罗伐。筑金城居之。今庆州东四里。后世乃改称新罗。自此辰韩本种,日就衰颓。后汉桓帝延熹九年,其众分为八国。其臣智长帅之称。攻带方、弓遵、刘茂讨之。遵战死,而辰韩本种遂亡。又有驾洛者,亦汉族,而君于弁韩。其先有金天氏裔八人,自中国莒县。今山东莒县。播迁于辰韩之西;人称其地为八莒,今星州。八人之裔,有分居弁韩者。其后曰首露,时弁韩有九干,各统其众,分居山野,共尊为君,号曰驾洛。实汉光武建武十八年也。地在今金海郡。案《魏书》谓新罗附庸于迦罗,即此。首露王最老寿,且有令德,为邻国所归仰。传八世,至梁武帝中大通四年,乃降于新罗。方首露之开国,其同族五人,亦各分据一部落,号曰五伽耶:是为阿罗伽耶,今咸安。古宁伽耶,今咸昌。星山伽耶,今星州。大伽耶,今高灵。小伽耶,今固城。大伽耶,即后来之任那也。”案朝鲜古史,不甚可信。然三韩开化,由于汉人,则不诬也。